目的 分析支架机械取栓与抗凝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丽水市人民医院2016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86例颅内静脉窦血栓(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将其分为支架组(n=43)和抗凝组(n=4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重组VILIP1蛋白(rVILIP1)、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不良反应。随访90 d后,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研究对象分为预后良好组(n=56,mRS≤2分)和预后不良组(n=30,mRS>2分),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VST患者预后的因素,ROC曲线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及联合预测模型对CVST患者预后的评价效能。结果 治疗后,两组NSE、rVILIP1水平降低,BDNF水平升高,且支架组各指标均优于抗凝组(均P<0.05)。支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抗凝组(P<0.05)。和预后不良组相比,预后良好组的发病至治疗时间更低、合并高血压少、术后再通不良少、术后24 h NIHSS评分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至治疗时间长、高血压、术后再通不良及术后24 h NIHSS评分高是影响CVST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发病至治疗时间、高血压、术后再通不良、术后24 h NIHSS评分及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7、0.668、0.761、0.738、0.926,敏感度分别为0.667、0.804、0.821、0.667、0.833,特异性分别为0.875、0.533、0.700、0.839、0.893。联合检测的AUC均高于单个指标,且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为最优。结论 和传统抗凝治疗相比,支架机械取栓能够有效减轻CVST患者的神经损伤,且安全性良好。发病至治疗时间长、高血压、术后再通不良、术后24 h NIHSS评分高是影响CVST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