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iTrace视功能分析仪测量白内障人群高阶像差的研究
DOI: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宁波市眼科医院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2018年度宁波市鄞州区第二批农社科技计划项目(鄞科〔2018〕108 号);2020年度宁波市鄞州区第一批农社科技计划项目(2020AS0040)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目的:应用iTrace视功能分析仪测量白内障人群的波前像差,并探讨其高阶像差的分布规律和特点。 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4月至2020年1月在宁波市眼科医院就诊的白内障患者294例(541眼),进行iTrace视功能分析仪验光测量,记录角膜中央平均曲率值、散光值及kappa角和alpha角值。分别在中央3mm和6mm光学区下测量全眼和角膜的球差、慧差和三叶草像差等高阶像差的均方根值,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其与年龄等因素的相关性。 结果:白内障人群的全眼及角膜总高阶像差个体差异较大,且均呈非正态分布。中央6mm光学区角膜高阶像差明显高于全眼高阶像差,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球差与年龄不存在明显相关性(r=0.046,p=0.271),大部分角膜高阶像差以及kappa角数值、alpha角数值与年龄均有正相关性。全眼球差与年龄呈负相关性(r=-0.124,p=0.002),而大部分全眼高阶像差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 结论:白内障人群中,可根据高阶像差的分布规律及变化规律,来指导人工晶体的选择。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2024-01-17
  • 最后修改日期:2024-05-24
  • 录用日期:2024-05-07
  • 在线发布日期: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